主要行业
-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
-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
-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
-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
-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
-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
-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
-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
-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
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
行业名称: 半导体设备行业 | 股票代码: | 分享时间:2017-12-23 16:04:34 |
研报栏目: 行业分析 | 研报类型: ![]() | 研报作者: 陈显帆,周尔双 |
研报出处: 东吴证券 | 研报页数: 35 页 | 推荐评级: 增持(首次) |
研报大小: 3,138 KB | 分享者: 北京****口 | 我要报错 |
投资要点
硅晶圆供不应求到进入涨价周期,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高景气度确定
芯片应用领域扩大,半导体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确定。http://www.hibor.com.cn【慧博投研资讯】随着AI芯片、5G芯片、汽车电子、物联网等下游的兴起,全球半导体行业重回景气周期。http://www.hibor.com.cn(慧博投研资讯)存储器行业3DNAND扩产,下游应用领域扩大,全球晶圆厂扩建等因素均使基础材料硅片面临供不应求的窘境,硅片价格持续上涨。
硅片扩产周期长,产能供给弹性小。目前主流半导体硅片市场的全球寡头垄断已经形成,2016年日本、台湾、德国和韩国资本控制前五大半导体硅片厂商销量占全球92%,且并无大规模扩产计划。然而根据SUMCO于8月公布的最新扩产计划显示,平均每10万片月产能对应投资约24亿元,从兴建到投产时间为2-3年,扩产周期产和产能供给弹性弱。故我们预计未来几年硅片缺货将是常态,且随着需求不断增长,供需缺口将继续扩大。
国内需求缺口大,投资高峰尚未到来。而目前国内对主流300mm大硅片的需求量约50万片/月,几乎完全依赖进口;到2020需求量将会达到200万片/月,缺口仍有约170万片/月。这样一个供不应求并且寡头垄断的硅片市场,突出的供需矛盾将倒逼硅片国产化。投建大硅片项目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意义就是上游(原材料端)的自主可控。目前国内至少已有9个硅片项目,合计投资规模超520亿元人民币,正在规划中的12寸硅片月产能已经达到120万片,远期看可缓解硅片缺货的问题。根据投资周期和羊群效应原理,我们预计未来大硅片行业未来几年仍将会有新玩家加入,投资高峰尚未到来,半导体行业和设备行业即将进入高景气周期!
设备国产化是必然选择:需求庞大+核心工艺遭遇国外技术封锁
晶圆厂投资热潮带动半导体设备行业高增长:以一座投资规模为15亿美金的晶圆厂为例,其中70%的投资将用于购买设备(约10亿美金)。SEMI预计2018年中国设备增速率将达49%(全球增速最高),为113亿美元。技术封锁多年,依靠自主研发。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自制率仅为14%,且集中于晶圆制造的后道封测环节(技术难度低),关键设备如光刻机、刻蚀机等还有待突破;硅片制造环节的前道长晶设备单晶炉(8寸)已国产化,大尺寸长晶设备和后道的切磨抛环节尚未攻克。半导体核心设备在实际采购中面临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(瓦圣纳协议),国产化是必然选择。
大基金扶持力度将加快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投资规模达6500亿,在上中下游布局的企业涵盖了IC设计、晶圆制造、芯片封测等领域,但对设备企业投资较少,只有少数几家例如长川科技(大基金持股比例7.5%)。我们认为,未来大基金等在设备方面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会加快,设备国产化是IC国产化的基石与重中之重。硅片设备作为生产关键原材料大硅片的核心设备所在,会迎来订单高峰和政策支持的双重利好。
硅片设备需求空间大,核心环节国产化已有突破
拉晶、研磨、抛光工艺和质量控制是大硅片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关键。其中晶体生长设备直接决定了后续硅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,是硅片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(占比25%)。随着国家02专项对半导体设备厂商进行扶持,晶盛机电等企业在晶体生产设备方面已有成果。虽国产设备在技术上跟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,但其具有明显的价格和服务等优势,随着国内硅晶圆厂扩产逐步投产,将带动硅片设备需求提升。我们预计,从硅片需求供给缺口的角度测算,到2020年国内硅片设备的需求将达到291亿元。
推荐标的:单晶硅生长设备龙头--晶盛机电
晶盛机电是国内晶体硅生长设备龙头企业,下游包括光伏和半导体,市占率国内第一。目前半导体级别8英寸单晶炉领域已实现进口替代,12英寸的也已小批量产;2017年半导体设备订单达1亿,已实现进口替代,未来将受益于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,打开新的业绩成长级;建议关注天通股份。
风险提示:大硅片和相应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;下游半导体芯片的应用领域需求量低于预期。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06-1866 举报邮箱:hbzixun@126.com